3月11日下午,我校人工智能试点改革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在第三教学楼A215智慧教室举办。校长高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瑞芳出席并讲话,各教学单位分管领导、首批35门试点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齐聚一堂,共享思维盛宴。会议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
自2024年起,我校启动人工智能试点改革课程建设工作,立项建设首批35门课程,经过阶段性建设,成果已初步显现。本次会议,《宏观经济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10门试点课程率先进行建设成果展示交流。各课程负责人结合建设实践,生动呈现了AI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典型经验,涵盖从辅助教师生成教学设计、制作精美课件、高效获取教学素材,到运用数字人、智能问答等工具丰富教学形式,以及通过自动批改作业、试卷和分析学情优化教学等多元应用场景,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我校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创新活力。
与会教师围绕"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AI伦理边界把控""学生创造力培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不仅为学校实施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2.0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波强调,人工智能教育革命要把握三大核心准则:一是坚持育人本位,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具有数字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文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新财经课程体系,助力学生职业竞争力提升;三是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程瑞芳对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交流会既是阶段性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深化教学革命的再动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大模型本地部署,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提供有力服务,力求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场景。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正在“人工智能+”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的征途上阔步前行,为加快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注入强劲动能。(供稿:教务处)

会议现场

建设成果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