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05”方案实施20年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成效和经验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与我校党委书记李晓华出席并讲话。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知名期刊、出版社的专家学者,我省100多所公办、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思政课教师200余人参会。
李晓华介绍了我校情况及思政课建设经验。她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成效和经验总结,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和针对性,共同推动思政课建设和创新发展。
艾四林对总结好20年来思政课改革经验及未来如何创新提出建议。他强调,讲好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责任和时代担当,思政课教师要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做到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主题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浙江大学刘同舫等13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概念相似性问题、党的创新理论学术阐释的方法论、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形成原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原理”教学成效和经验探析、闪耀着唯物史观理论光辉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讲好“原理”课的几点思考、新时代深化“原理”课教学的方法论思考、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梯式递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软硬兼施“心联通”:关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方法论思考、“原理”课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问题初探、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够保持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AI热下的冷思考等主题作了发言。
在分论坛、青年论坛,5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意识形态安全、科技强国、数智赋能原理课教学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特色化教学案例与经验做法。研讨会首创研究生论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我校研究生就专业、学习、科研等进行了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指委和我校主办,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省学校德育工作中心、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承办。(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