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第三十次季会暨‘人工智能与劳动经济学融合发展’2025秋季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主办,我校经济学院承办。校党委书记李晓华,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轮值主席、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伟同出席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50余名师生参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李晓华代表我校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重塑着全球的生产函数与价值创造模式,并对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要素“劳动力”进行着深刻的解构与重构;推动人工智能与劳动经济学的融合发展,已非锦上添花的理论探讨,而是关乎未来发展走向的迫切学术需要。她希望研讨会成为开放、高效、高水准的交流平台,让与会专家在交流讨论中产出更多思想火花。
王伟同代表会议主办方详细介绍了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本次论坛高度契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主题,彰显了论坛的重大现实意义。今天的研讨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更是对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我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供更科学的政策支撑,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劳动经济学界的智慧与力量。
主旨报告由我校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振滨主持。东北财经大学王伟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浩然教授、北京大学施新政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吴一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宏教授分别围绕代际流动、技术进步、社会保障及劳动力市场等核心议题作主旨发言。
会议还设立了七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行为、人口结构变化及其经济影响、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等前沿领域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劳动经济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拓展了兄弟院校合作交流和我校师生学术研究视野,是一次务实高效的学术研讨交流会,为我校加快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注入了新动力。(供稿:经济学院)